碳纤维布及配套树脂
(含正祥Z10浸渍树脂)
一.概述
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是一项新的应用外粘高性能复合材料加固结构的技术。碳纤维片材加固**配套树脂类粘接材料分为底胶、找平腻子、浸渍树脂三部分,适用于使用碳纤维布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配套使用有利于充分发挥这一加固技术的优点。
二.用途
n 可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梁、柱、板、墙等构件及铁路公路桥梁、遂道、高架道路、烟囱等构筑物的结构补强和抗震加固。可用于曲及节点等复杂形式的结构加固;
n 底胶:增强混凝土基底强度,提高粘结力;
n 找平腻子:将涂刷过底胶的混凝土表面抹平,修补圆弧;
n Z10浸渍树脂:浸透碳纤维,同时将浸透后的碳纤维粘贴于找平后的混凝土表面。
三.特点
n 高强、高效:碳纤维拉伸强度**过3550MPa,拉伸弹性模量**过2.35*(10的5次方)MPa,与钢筋的弹性模量相近,适合于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修复。
n 施工便捷:碳纤维比重只有钢铁的1/4,厚度小于0.5mm,故可以在基本不增加原结构自重及截面尺寸的状况下,发挥强大的补强效果。
n 补强功能:抗震加固时,提供更大的侧向位移能力、提高韧性及强度;
增加(桥)梁、板、柱抗压、抗剪、抗弯曲能力用于**负载补强;
保护混凝土及钢筋免受处界环境(潮湿、腐蚀性介质)侵蚀;
抑止裂缝成长,提高劣化混凝土强度及韧性,延长使用寿命。
耐久性:优良的抗紫外线及环境老化。
(5)混凝土搅拌时间
搅拌时间偏短,会导致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气泡在混凝土内密集度不均,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搅拌时间偏长,会使混凝土中带入过多的空气,增加了气泡形成的概率,搅拌时间一般宜控制在30~50S。预拌混凝土厂家搅拌时间往往偏短,增大了气泡形成的可能。
(6)混凝土振捣
施工工艺是减少混凝土气泡的关键环节,振捣时间偏短,会导致混凝土不密实,气泡不能及时排除;如果延长振捣时间,混凝土会分层、泌水,减水剂引入的气泡会聚合,增大了形成气泡的概率。对于墙体结构,施工时,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的坡度,先振捣低处再振捣高处,快插慢拔,充分振捣。每层混凝土浇筑高度不**过500mm,待墙内混凝土达到分层高度后,再重新振捣一次,至混凝土面出现浮浆不再有气泡和沉陷为止。浇筑*二层时,振捣棒应插入**层混凝土内50mm,并按**层浇筑方法依次循环,至*三层止。待全部完成后,再用小型振动棒沿模板外表面高度方向振捣、长度方向推进的方式重新振捣一次,将停滞在模板面的气泡及时排出到混凝土面。
(7)模板与构件截面
模板的材质与构件截面形状对气泡排除效果影响也较大。模板光洁度越高,材质越好,对气泡排除时的阻力就越小,气泡就越能及时排出,新模板比周转使用多次的模板形成的气泡就明显减少,质量好的比差的也明显减少。选择质量与光洁度较好的竹胶板模,虽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其周转次数明显增加,摊销后仍较质量差的模板经济。周转使用时,应及时将其表面杂物清除干净,均匀涂刷水性脱模剂,同时控制涂刷的厚度,保持模板面的光洁度。
构件截面越简单、规则,气泡就越少,相反就有增大的趋势;不规则的构件,气泡排出路径长,遇到的阻力也大,形成气泡可能性也就越大。
(8)施工环境
混凝土坍落度越小,粘度就越大,气泡排除的难度就大,形成气泡可能性也就越大。气温高、运距远,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也较大,影响了气泡的排出,应选择夜间气温较低时浇筑环墙混凝土。浇筑时,如果随意往混凝土中添加水来增加坍落度,自由水就会更多,气泡形成的概率就更大,所以现场应严禁随意加水。
产品推荐